骨折了医生建议吃花胶-骨折喝花胶汤好吗
骨折愈合过程分三个阶段,1:血肿机化期,这一阶段纤维连接生长需约2周。2:骨痂形成期,即骨折已达临床愈合阶段,此期约需2个月。3:骨痂塑形期,骨髓腔再通,恢复原形过程需约2年。 伤筋动骨一百天。听医生的话,多养。 诊断要点 一旦发生骨折,在骨折部位可产生疼痛、肿胀、瘀斑和功能障碍,检查时还可听到骨断端相互磨擦的声音(即骨擦音),同时可能伴有血管和神经的损伤,使肢体远端产生缺血或感觉麻木、运动障碍的现象,或引起内脏损伤。骨折后因剧烈疼痛,出血过多或并发头、胸、腹部脏器损伤而产生休克。 骨折的诊断除病史和症状外,须结合X线摄片检查,以便确诊。 饮食疗法 方1 赤小豆适量煎服,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,本方适用于活血化瘀期。 方2 猪骨头1000克,黄豆250克,加水小火烧烂,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。 方3 猪脊骨一具,洗净,红枣120克,莲子90克,降香、生甘草各9克,加水小火烧烂,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。 方4 鲜湖蟹2只,取肉(带黄),待粳米粥熟时,入蟹肉,再加以适量生姜、醋和酱油服食,常服。 方5 乌雄鸡1只(约500克),去皮毛内脏,洗净,“三七”5克切片,纳入鸡肚中,加少量黄酒,隔水清炖,熟后用酱油蘸服,常服。 方6 生黄芪30~60克,浓煎取汁,加粳米100克,煮粥,早晚服食。 方7 当归20克,黄芪100克,嫩母鸡1只,加水同煮汤食用。 方8 紫丹参50克,洗净,加水煮,取汁,其汁与猪长骨1000克、黄豆250克同煮,待烂熟,加入少量桂皮、盐即成。 方9 生螃蟹500克,捣烂,热黄酒冲服250克,余渣敷患处,约半日“各各”有声即好。用于骨折接骨。 禁忌食品 (1)忌盲目补充钙质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,有人以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。但科学研究发现,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加速断骨的愈合,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,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,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。此是由于长期卧床,一方面抑制对钙的吸收利用,一方面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的结果。所以,对于骨折病人来说,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,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,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,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,加速断骨的愈合。尤其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,盲目地补充钙质,并无裨益,还可能有害。 (2)忌多吃肉骨头 有些人认为,骨折后多吃肉骨头,可使骨折早期愈合。其实不然,现代医学经过多次实践证明,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,非但不能早期愈合,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。究其原因,是因为受损伤后骨的再生,主要是依靠骨膜、骨髓的作用,而骨膜、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,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,而肉骨头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钙。若骨折后大量摄入,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,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,所以,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。但新鲜的肉骨头汤味道鲜美,有刺激食欲作用,少吃无妨。 (3)忌偏食 骨折病人,常伴有局部水肿、充血、出血、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,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,而机体修复组织,长骨生肌,骨痂形成,化瘀消肿的原料就是靠各种营养素,由此可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。 (4)忌不消化之物 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夹板而活动限制,加上伤处肿痛,精神忧虑,因此食欲往往不振,时有便秘。所以,食物既要营养丰富,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,忌食山芋、芋艿、糯米等易胀气或不消化食物,宜多吃水果、蔬菜。 (5)忌少喝水 卧床骨折病人,尤其是脊柱、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,行动十分不便,因此就尽量少喝水,以减少小便次数,如此虽小便次数减少,但更大的麻烦也产生了。如卧床病人活动少,肠蠕动减弱,再加上饮水减少,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结。长期卧床,小便潴留,也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。所以,卧床骨折病人想喝水就喝,不必顾虑重重。 (6)忌过食白糖 大量摄取白糖后,将引起葡萄糖的急剧代谢,从而产生代谢的中间物质,如丙酮酸、乳酸等,使机体呈酸性中毒状态。这时,碱性的钙、镁、钠等离子,便会立即被调动参加中和作用,以防止血液出现酸性。如此钙的大量消耗,将不利于骨折病人的康复。同时,过多的白糖亦会使体内维生素B1的含量减少,这是因维生素B1是糖在体内转化为能量时必需的物质。维生素B1不足,大大降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,亦影响功能的恢复。所以,骨折病人忌摄食过多的白糖。 (7)忌长期服三七片 骨折初期,局部发生内出血,积血瘀滞,出现肿胀、疼痛,此时服用三七片能收缩局部血管,缩短凝血时间,增加凝血酶,非常恰当。但骨折整复一周以后,出血已停,被损组织开始修复,而修复必须有大量的血液供应,若继续服用三七片,局部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,血液运行就不畅,对骨折愈合不利。 (8)骨折禁饮果子露。
补钙,多喝牛奶,多喝各种骨头汤,
骨折一般多见于老年人。因为老年人肌力严重衰退,下肢无力,走路不稳,反应迟钝,加上骨质疏松,外力直接作用于疏松的骨质上,而极易发生骨折。如老年人晚上起床小便,不能承受自身重量就容易发生骨折。骨折的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、疼痛、畸形、功能障碍等。
养生指南:
一.练功强身:应积极长期地坚持锻炼,增多在户外活动时间,多呼吸新鲜空气,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。可选择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保健操等项目。多活动能使血液中的钙质更多地在骨骼内存留,因而提高骨的硬度,能有效地减少骨折的发生。
二.多晒太阳:阳光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,而钙的代谢依赖维生素D的作用;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体内钙的形成和吸收,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,使骨骼中钙质增加而提高骨的硬度。
三.未病先防:老年人不宜到人多和车多的地方活动,下雨、下雪或地上积水、结冰时不要外出,以免跌倒而发生骨折。不要攀登或爬高活动,不宜在陡坡上行走,因老年人下肢无力,反应迟钝而易跌倒。平时出门时,须缓步慢行,若有眼花、耳聋、头晕等症状时尽量减少外出,必须外出时要有帮助搀扶走路或手拄拐杖。夜间上厕所之前,应先在床沿坐上片刻,以使腿部肌肉力量处于兴奋状态,并可防止体位改变时的一时性低血压的发生。洗澡时,要准备好小凳子,坐着穿裤和鞋,防止跌倒。
四.饮食调摄:多吃蔬菜、蛋白质和富有维生素的饮食,可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。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,以利于祛瘀消肿,后期应偏味重,选择合适的饮食调补肝肾,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。
五.密切观察:当遭受损伤后,如怀疑有骨折应及时去医院诊治。在转送途中,应采取必要的临时固定措施。如上肢骨折应用木板将手臂固定,木板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、下两个关节面。也可将骨折的手臂与胸部缚在一起固定。下肢骨折可用长木板将伤肢缚扎在一起,木板长度上至腋下,下应超过脚跟,或可将患肢与另一健肢缚扎在一起固定。脊柱骨折应由双人平行搬至木板上缚扎固定,颈椎骨折应将头部两侧用沙袋垫好,限制头部活动,然后才能送医院。如有出血,应用清洁布临时包扎伤口,然后用止血带结扎。一般止血带结扎时间每次不超过1小时,每隔1小时可放松止血带1~2分钟,以看到鲜血流出为止,可防止因结扎时间过长而引起肢体缺血坏。用石膏等方法作骨折固定后,24小时内须密切观察伤肢末端皮肤色泽的变化和肿胀情况。如发现肿胀加剧,皮肤有瘀紫应立即就诊,放松或拆除石膏,以防因石膏固定太紧而引起肢体缺血、回流不畅而坏。骨折固定期应遵医嘱定期复查。
六.功能锻炼: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锻炼未受伤的关节,每天每小时一百次,能避免关节僵硬、挛缩和肌肉萎缩。采用轻按摩的方法自我按摩,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有利于骨折的恢复。
骨折的治疗 栋华 骨科副主任医师
突然受伤骨折,伤情特别严重的,即发生休克甚至昏迷的人,心理上没有更大的精神负担。而那些神志清醒的伤员,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,经受巨大痛苦,陷入极度紧张之中,有的感到生未卜,非常恐惧。在事故现场,抢救人员及伤员家属,必须保保持沉着、冷静,一方面尽可快全力抢救,设法送附近医院;同时安慰伤员,不要紧张。对伤情严重者。要用语言、眼神、形体动作,鼓励他们坚强一些,消除绝望心理。要知道,惊慌大惊小怪、哭泣流泪,对伤员都是恶性刺激。
骨折伤员入院后,进行紧急救治时,也要注意心理治疗和护理。有的医生护士当着病人的面,向领导或家属交待病情,表示治疗困难,必有残废,甚至说出不行了,没有希望等话。可能这是事实,但是却严重伤害病人心理,有悖于医德。即使病危,也要向单位和家属个别交待。医务人员应通过自己的形象和语言,让病人感到信赖和安全。应该安慰病人,病情虽重,并非没有希望。受伤不幸,但活着入院,是不幸中的万幸。
伤员入院,经过初步救治,心理上可能感到安全,情绪好转,但大多数病会怕痛、怕手术。骨折早期及以后手法整复或手术治疗,疼痛都是难避免的。思想上越是害怕,就越是敏感。尤其是病房其他病人的呻吟、呼叫,会相互激惹。病人家属,此时不宜过分迁就病人向医护人员提出不合理要求。可以向医护人员反映病情变化,同时给予病人以精神安慰,和他们谈一谈与伤情无关的事情,以分散注意力,减少疼痛。看望病人也要做到表情自然。若愁眉苦脸,病人会以为是自己病情转重,后果不好,平静的情绪又趋于沮丧。
有的病人伤后,巴不得骨折马上就愈合,“病急乱求医”,到处求治,乱用药物,这可能干扰治疗程序。对此,医生最好尽快制订出治疗方案、并告知病人及家属,并做适当解释说明。骨折不同于一般皮肉受伤那样,缝合后几天就能痊愈拆线。不同部位、不同类型的骨折,治疗时间各不相同,但总的来说,时间比较长,短则1月,长则半年以上。让伤员思想上早有打算,妥善安排工作和生活。
骨折致残率、致畸率较高,有的完全恢复,也可能遗留外伤或手术疤痕,对形体外观影响较大。病人,尤其是年轻女性,往往对此格外关注。有时对此郁郁寡欢,甚至丧失生活信心。有的病人担心留下残疾,影响事业、婚姻、家庭等,为此终日愁眉不展;有的脾气变得暴躁、容易激惹。医护人员应做解释工作,家属亲友也要理解病人,从各方面多加关怀体贴,劝慰他们:“留得青山在,何愁没柴烧”,不要过分忧虑。只要及时治疗,以后进行刻苦的功能锻炼,可以恢复正常,弥补损失。即使因为伤情关系,留下一些后遗症,造成一定损失,也能减少到最低程度。对于已经留下瘫痪或肢体残疾的伤员,要用中外名人和英雄人物,如保尔·柯察金、吴运铎、张海迪等人的事迹激励他们,面对现实,树立战胜伤残的信心,做到身残志不残,残而不废。
骨折进入恢复期,解除石膏或夹板后,关节往往变得僵硬,稍稍活动即感到疼痛或肿胀。由于长期不活动,肢体肌肉萎缩,周径变细。不少病人担心能否恢复,有的则臆测莫非医生给治坏了?恐怕留下终身残废,于是整天忧心忡忡,茶饭不思。其实,这种情况多半是恢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,可向病人解释,这是由于关节固定后、其内部、肌肉之间、肌暖周围粘连所致,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锻炼就可能消除。
骨折恢复期的功能锻炼十分重要,又相当痛苦。不少病人怕痛,产生畏难情绪,有的病人寄希望于药物和医疗仪器。有些骨折病人的亲友、从感情出发,不肯让他们吃苦,对功能锻炼阳奉阴违,消极等待,迟迟不练。必须懂得,开始锻炼时,有些痛、肿反应,是正常现象。功能锻炼是肢体康复的必由之路,任何内服、敷药和先进仪器均无法代替。今日不练,明日不动,势必痛不得止,肿不得消。家属应鼓励病人,帮助克服畏难情绪,对微小的进步,也应加以赞尝、鼓励。
另外,也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。有的病人恨不得今日拆了石膏、夹板,明天就活动自如。某些招摇撞骗的江湖“医生”,便迎合这些人的心理,用粗暴力量狠命扳拉僵硬的关节,使关节内外发生损伤和出血。引起疼痛不说,还会引起严重的粘连,影响治疗效果。千万不要上当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