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 > 花胶汤做法

鸽子花胶汤的做法与功效-今日靓汤鸽子花胶汤

鸽子花胶汤的做法与功效-今日靓汤鸽子花胶汤

紫菜滚瘦肉汤

今日是廿四节气的“春分”,常理上过了春分后,气温上升最快,开始变得日长夜短,阳光充沛。如民谚说“春分秋分,昼夜平分;吃了春分饭,一天长一线。”但今春惊蛰至今不闻雷,却常常“倒春寒”,潮湿的天气让人烦恼、疲乏,因而今日靓汤宜紫菜滚猪瘦肉,紫菜是一种极富营养的海产品,同时有清热、养心补肾的功用。

材料:紫菜(干品)20克、猪瘦肉300克、生姜丝少许。

烹制:紫菜浸泡洗净;猪瘦肉洗净切薄片。起油镬,爆香生姜,加入清水1500毫升(约6碗水量),武火煲沸后,加入紫菜和瘦肉,滚后改为中火,滚至熟透,调入适量的食盐和麻油便可。亦汤亦菜,可供3~4人用。

红萝卜竹蔗煲马蹄

二三月是皮肤病和小儿麻疹的好发季节,红萝卜竹蔗煲水马蹄是广东民间常用作这方面治疗的汤水,它能解除麻疹,多用于麻疹之收没期治疗。同时它有清热解毒、养阴生津之功,所以亦为此季节男女老少日常的清热养阴的汤品,尤其是在仲春湿热之时宜多饮用。汤中红萝卜功能宽中润燥、散涤肠胃邪气,并助消化;水马蹄功能清热、凉血、利尿、通便、解毒、化痰;竹蔗功能清热泻火、润燥解毒,再配伍凉血止血、清热利尿的茅根,更添清肝和胃、润肺生津的功效。如作为治疗小儿麻疹时,宜在其收没期连服几次。

材料:红萝卜、水马蹄、竹蔗各150~250克,茅根15~30克。

烹制:红萝卜洗净,削皮,切段状;水马蹄洗净,可不削皮;竹蔗洗净,斩段状并破开边;茅根洗净。一起放进瓦煲内,加入清水1500毫升(约6碗水量),煲约1个半小时便可。

生地天冬猪肝汤

按照中医天人相应、四时对五脏的理论,四季各有养生的重点,如春养肝、夏养心、秋补肺、冬补肾。中药生地天冬滚猪肝汤由《御药院方》中的“万寿地黄丸”一方演化而成,气味略带中药的甘香之气,而又不失清润可口,如古医书说具有“和颜色、利血脉、调百节、黑发坚齿,逐风散气,愈百疾”之功。汤中的生地天冬鲜菊花有清热凉血、清肝明目之功效,配伍理气健胃的陈皮、养血柔肝、滋阴润燥的猪肝、猪瘦肉,合而为汤,共奏滋肝血、舒肝气、清肝热之功。

材料:生地20克,天冬15克,鲜菊花10朵,陈皮1/4个,猪肝、猪瘦肉各150克,生姜3片。

烹制:生地、天冬、鲜菊花、陈皮稍浸泡,洗净,陈皮并去瓤;猪肝、猪瘦肉洗净,切为薄片状,用生抽、湿马蹄粉(或生粉)、生油各1汤匙及少许胡椒粉拌腌10分钟。先把药材和陈皮、生姜放进铁镬里,加入清水1250毫升(约5碗量),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30分钟,加入猪肝和瘦肉、菊花瓣,滚熟,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。

鲜土茯苓煲猪月展汤

这几天春雨淋漓,潮湿多雾,这样的天气居家汤品宜新鲜土茯苓煲猪月展肉,其气味清润,有祛湿困、利筋骨、健脾益胃之功,且不燥不凉,男女老少皆宜。

广东人每逢阴雨绵绵时都爱喝鲜土茯苓煲龟之类的汤水,以作祛湿、养生之用。它性平味甘、淡,入脾、胃经,具利水渗湿,健脾调中之功。如《本草拾遗》说它“调中止泄”。《本草纲目》说它能“健脾胃,强筋骨,去风湿,利关节,止泄泻”。《本草再新》说它能“祛湿热、利筋骨”。

材料:鲜土茯苓(菜市场有售)200克、猪月展肉500克、生姜1~2片。

烹制:鲜土茯苓洗净,切片状;猪月展肉洗净,整块不必刀切。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,加入清水3000毫升(约12碗水量),武火煲沸后,改为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,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。

咸酸菜滚黄沙大蚬

蚬为水产软体动物,多生活在淡水湖泊、河流的泥底中或入海处,其性寒,味甘、咸,功能利湿、清热、解毒。蚬含铁量很高,味道以黄蚬为佳,其特点是壳黄而薄,且肉质厚,广州人称之为黄沙大蚬。有人认为它是湿寒的食物,但中医却认为它有利湿的功效,如《唐本草》说它能“治时气,开胃”、“下湿气”;《日华子本草》认为它能“去暴热,明目,利小便,下热气,脚气湿毒,解酒毒目黄”。时下正是黄沙蚬上市之时,以咸酸菜滚黄沙大蚬,可谓应节之美食,可令您胃口倍增,实为今日之靓汤。

材料:咸酸菜(以潮汕产为佳)250克、黄沙蚬500克、葱2根、生姜3片。

烹制:咸酸菜洗净,挤干水;蚬用清水浸泡3小时,洗净;葱切段。起油锅,下姜片,再下蚬稍炒片刻,加入清水1500毫升(约6碗水量)及咸酸菜,武火煮沸改中火,滚至蚬壳露开,因酸菜有咸味,试味后调入食盐和生油、葱便可。

马蹄党参炖花胶

有关研究认为,“春困”症状的人往往存在着失眠多梦、五心烦热、舌红、少津等中医认为“阴虚”的现象,因而产生春困时的养生汤品宜以养阴清热,固本正气为主。马蹄党参炖花胶正有此功效,况且在春日阴寒时进补炖汤对身体非常有效。花胶有滋阴、补肾、养肝的功效;中药党参有补中益气、和脾胃的功效。而配伍的马蹄(又名“荸荠”)有清热生津、凉血解毒、消食除胀的作用,正是此作用使春日炖汤有别于冬日时的浓醇甘腻。

材料:马蹄10个、党参20克、花胶400克、猪瘦肉150克、火腿20克、生姜3片。

烹制:马蹄洗净削皮切对边;党参洗净;花胶浸发,洗净,切片,放进镬中,加入适量清水和生油、酒各一汤匙,姜一片葱一条滚5分钟,捞起;猪瘦肉洗净,切厚片。然后一起与生姜、火腿放进炖盅内,加入冷开水1500毫升(约6碗水量),盖盅盖隔水炖约3小时,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。

川芎白芷炖鱼头

鱼头是广东人情有独钟的美食,尤以鳙鱼头为佳(即大鱼的鱼头),肉质肥厚的鳙鱼头几乎占了体长的三分之一,用它配以补益的药材,被视为滋补汤品。广东人信奉“以形补形”,吃鱼头能补脑。从现代医学上看亦有道理,因鱼头里含有丰富的磷脂类物质,还有能清理和软化血管、降低血脂、延缓衰老的成分。以行气祛风的川芎白芷炖鳙鱼头能驱春日时的头风,亦为春日时的靓汤。

材料:川芎、白芷(中药店有售)各4克,鳙鱼头1个(约1000克)、生姜3片。

烹制:药材洗净,稍浸泡,鱼头洗净去腮,置油锅煎透,溅入少许绍酒。然后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盅内,加入冷开水1250毫升(约5碗水量),加盖隔水炖约2小时,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,亦可撒入少许胡椒粉。此量可供3~4人饮用。

白胡椒猪肚汤

春寒雨至,春暖雨止。今日的气温又再回暖,如此天气易使人们胃肠不适,尤其是原已有胃病的人们。白胡椒煲猪肚是广东民间在此天气下进饮的汤品,民间认为它可辅助治疗胃寒,心腹冷痛,吐清口水,虚寒性的胃、十二指肠溃疡等疾患。白胡椒性温味辛,温中散寒,醒脾开胃,《本草纲目》认为它“暖肠胃,除寒湿反胃,虚胀冷积,阴毒”。猪肚即猪胃,可谓“以形补形”,功能健脾胃。

材料:白胡椒15克、猪肚1个、生姜3片。

烹制:白胡椒略打碎;猪肚(或请售者处理干净)翻转冲洗,再用生粉反复揉搓洗净。然后把胡椒纳入猪肚内,头尾用线扎紧。与生姜一起放瓦煲内,加入清水3000毫升(约12碗水),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3个小时,调入适量的食盐与生油便可。

草菇大海虾干滚黄芽白汤

草菇大海虾滚黄芽白汤鲜美惹人,为春日时有益的居家靓汤。草菇原产我国,起源于我省韶关,所以国际上称之为“中国蘑菇”。其娇嫩鲜味,现代研究还发现其营养成分与木质类食用菌相同外,所含粗蛋白却超过香菇,还能增强肝肾的活力,可降低血压和胆固醇,加上全国南北四季均可栽培,所以为人们食用最多的食用菌之一。黄芽白是广州人对北方大白菜的形象叫法,其特点“甜”、“淋”,再配上惹味的大海虾,亦汤亦菜,开胃惹味。

材料:草菇200克、大海虾干6只、黄芽白500克、猪肉100克、生姜3片。

烹制:草菇去基部及杂质洗净,并在基部切“+”字,放入沸水中稍滚取出;海虾干浸泡1小时,洗净;黄芽白洗净,切段;猪肉洗净切片。起油镬下姜片,放下草菇、黄芽白炒至半熟,加入清水1000毫升(约4碗水量),滚后再放入海虾干和猪肉,至熟,调入适量食油和少许生油便可,此量可供3~4人用。

经常熬夜应该喝什么汤

春季滋补之汤水 紫菜滚瘦肉汤 今日是廿四节气的“春分”,常理上过了春分后,气温上升最快, 开始变得日长夜短,阳光充沛。如民谚说“春分秋分,昼夜平分; 吃了春分饭,一天长一线。”但今春惊蛰至今不闻雷,却常常“ 倒春寒”,潮湿的天气让人烦恼、疲乏, 因而今日靓汤宜紫菜滚猪瘦肉,紫菜是一种极富营养的海产品, 同时有清热、养心补肾的功用。 材料:紫菜(干品)20克、猪瘦肉300克、生姜丝少许。 烹制:紫菜浸泡洗净;猪瘦肉洗净切薄片。起油镬,爆香生姜, 加入清水1500毫升(约6碗水量),武火煲沸后, 加入紫菜和瘦肉,滚后改为中火,滚至熟透, 调入适量的食盐和麻油便可。亦汤亦菜,可供3~4人用。 红萝卜竹蔗煲马蹄 二三月是皮肤病和小儿麻疹的好发季节, 红萝卜竹蔗煲水马蹄是广东民间常用作这方面治疗的汤水, 它能解除麻疹,多用于麻疹之收没期治疗。同时它有清热解毒、 养阴生津之功,所以亦为此季节男女老少日常的清热养阴的汤品, 尤其是在仲春湿热之时宜多饮用。汤中红萝卜功能宽中润燥、 散涤肠胃邪气,并助消化;水马蹄功能清热、凉血、利尿、通便、 解毒、化痰;竹蔗功能清热泻火、润燥解毒,再配伍凉血止血、 清热利尿的茅根,更添清肝和胃、润肺生津的功效。 如作为治疗小儿麻疹时,宜在其收没期连服几次。 材料:红萝卜、水马蹄、竹蔗各150~250克,茅根15~ 30克。 烹制:红萝卜洗净,削皮,切段状;水马蹄洗净,可不削皮; 竹蔗洗净,斩段状并破开边;茅根洗净。一起放进瓦煲内, 加入清水1500毫升(约6碗水量),煲约1个半小时便可。 生地天冬猪肝汤 按照中医天人相应、四时对五脏的理论,四季各有养生的重点, 如春养肝、夏养心、秋补肺、冬补肾。中药生地天冬滚猪肝汤由《 御药院方》中的“万寿地黄丸”一方演化而成, 气味略带中药的甘香之气,而又不失清润可口,如古医书说具有“ 和颜色、利血脉、调百节、黑发坚齿,逐风散气,愈百疾”之功。 汤中的生地天冬鲜菊花有清热凉血、清肝明目之功效, 配伍理气健胃的陈皮、养血柔肝、滋阴润燥的猪肝、猪瘦肉, 合而为汤,共奏滋肝血、舒肝气、清肝热之功。 材料:生地20克,天冬15克,鲜菊花10朵,陈皮1/4个, 猪肝、猪瘦肉各150克,生姜3片。 烹制:生地、天冬、鲜菊花、陈皮稍浸泡,洗净,陈皮并去瓤; 猪肝、猪瘦肉洗净,切为薄片状,用生抽、湿马蹄粉(或生粉)、 生油各1汤匙及少许胡椒粉拌腌10分钟。先把药材和陈皮、 生姜放进铁镬里,加入清水1250毫升(约5碗量), 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30分钟,加入猪肝和瘦肉、菊花瓣,滚熟, 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。 鲜土茯苓煲猪月展汤 这几天春雨淋漓,潮湿多雾, 这样的天气居家汤品宜新鲜土茯苓煲猪月展肉,其气味清润, 有祛湿困、利筋骨、健脾益胃之功,且不燥不凉,男女老少皆宜。 广东人每逢阴雨绵绵时都爱喝鲜土茯苓煲龟之类的汤水,以作祛湿、 养生之用。它性平味甘、淡,入脾、胃经,具利水渗湿, 健脾调中之功。如《本草拾遗》说它“调中止泄”。《本草纲目》 说它能“健脾胃,强筋骨,去风湿,利关节,止泄泻”。《 本草再新》说它能“祛湿热、利筋骨”。 材料:鲜土茯苓(菜市场有售)200克、猪月展肉500克、 生姜1~2片。 烹制:鲜土茯苓洗净,切片状;猪月展肉洗净,整块不必刀切。 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,加入清水3000毫升( 约12碗水量),武火煲沸后,改为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, 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。 咸酸菜滚黄沙大蚬 蚬为水产软体动物,多生活在淡水湖泊、河流的泥底中或入海处, 其性寒,味甘、咸,功能利湿、清热、解毒。蚬含铁量很高, 味道以黄蚬为佳,其特点是壳黄而薄,且肉质厚, 广州人称之为黄沙大蚬。有人认为它是湿寒的食物, 但中医却认为它有利湿的功效,如《唐本草》说它能“治时气, 开胃”、“下湿气”;《日华子本草》认为它能“去暴热,明目, 利小便,下热气,脚气湿毒,解酒毒目黄”。 时下正是黄沙蚬上市之时,以咸酸菜滚黄沙大蚬,可谓应节之美食, 可令您胃口倍增,实为今日之靓汤。 材料:咸酸菜(以潮汕产为佳)250克、黄沙蚬500克、 葱2根、生姜3片。 烹制:咸酸菜洗净,挤干水;蚬用清水浸泡3小时,洗净;葱切段。 起油锅,下姜片,再下蚬稍炒片刻,加入清水1500毫升( 约6碗水量)及咸酸菜,武火煮沸改中火,滚至蚬壳露开, 因酸菜有咸味,试味后调入食盐和生油、葱便可。 马蹄党参炖花胶 有关研究认为,“春困”症状的人往往存在着失眠多梦、五心烦热、 舌红、少津等中医认为“阴虚”的现象, 因而产生春困时的养生汤品宜以养阴清热,固本正气为主。 马蹄党参炖花胶正有此功效, 况且在春日阴寒时进补炖汤对身体非常有效。花胶有滋阴、补肾、 养肝的功效;中药党参有补中益气、和脾胃的功效。而配伍的马蹄( 又名“荸荠”)有清热生津、凉血解毒、消食除胀的作用, 正是此作用使春日炖汤有别于冬日时的浓醇甘腻。 材料:马蹄10个、党参20克、花胶400克、猪瘦肉150克、 火腿20克、生姜3片。 烹制:马蹄洗净削皮切对边;党参洗净;花胶浸发,洗净,切片, 放进镬中,加入适量清水和生油、酒各一汤匙, 姜一片葱一条滚5分钟,捞起;猪瘦肉洗净,切厚片。 然后一起与生姜、火腿放进炖盅内,加入冷开水1500毫升( 约6碗水量),盖盅盖隔水炖约3小时,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。 川芎白芷炖鱼头 鱼头是广东人情有独钟的美食,尤以鳙鱼头为佳(即大鱼的鱼头), 肉质肥厚的鳙鱼头几乎占了体长的三分之一,用它配以补益的药材, 被视为滋补汤品。广东人信奉“以形补形”,吃鱼头能补脑。 从现代医学上看亦有道理,因鱼头里含有丰富的磷脂类物质, 还有能清理和软化血管、降低血脂、延缓衰老的成分。 以行气祛风的川芎白芷炖鳙鱼头能驱春日时的头风, 亦为春日时的靓汤。 材料:川芎、白芷(中药店有售)各4克,鳙鱼头1个( 约1000克)、生姜3片。 烹制:药材洗净,稍浸泡,鱼头洗净去腮,置油锅煎透, 溅入少许绍酒。然后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盅内, 加入冷开水1250毫升(约5碗水量),加盖隔水炖约2小时, 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,亦可撒入少许胡椒粉。此量可供3~ 4人饮用。 白胡椒猪肚汤 春寒雨至,春暖雨止。今日的气温又再回暖, 如此天气易使人们胃肠不适,尤其是原已有胃病的人们。 白胡椒煲猪肚是广东民间在此天气下进饮的汤品, 民间认为它可辅助治疗胃寒,心腹冷痛,吐清口水,虚寒性的胃、 十二指肠溃疡等疾患。白胡椒性温味辛,温中散寒,醒脾开胃,《 本草纲目》认为它“暖肠胃,除寒湿反胃,虚胀冷积,阴毒”。 猪肚即猪胃,可谓“以形补形”,功能健脾胃。 材料:白胡椒15克、猪肚1个、生姜3片。 烹制:白胡椒略打碎;猪肚(或请售者处理干净)翻转冲洗, 再用生粉反复揉搓洗净。然后把胡椒纳入猪肚内,头尾用线扎紧。 与生姜一起放瓦煲内,加入清水3000毫升(约12碗水), 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3个小时,调入适量的食盐与生油便可。 草菇大海虾干滚黄芽白汤 草菇大海虾滚黄芽白汤鲜美惹人,为春日时有益的居家靓汤。 草菇原产我国,起源于我省韶关,所以国际上称之为“中国蘑菇”。 其娇嫩鲜味,现代研究还发现其营养成分与木质类食用菌相同外, 所含粗蛋白却超过香菇,还能增强肝肾的活力, 可降低血压和胆固醇,加上全国南北四季均可栽培, 所以为人们食用最多的食用菌之一。 黄芽白是广州人对北方大白菜的形象叫法,其特点“甜”、“淋”, 再配上惹味的大海虾,亦汤亦菜,开胃惹味。 材料:草菇200克、大海虾干6只、黄芽白500克、 猪肉100克、生姜3片。 烹制:草菇去基部及杂质洗净,并在基部切“+”字, 放入沸水中稍滚取出;海虾干浸泡1小时,洗净;黄芽白洗净, 切段;猪肉洗净切片。起油镬下姜片,放下草菇、黄芽白炒至半熟, 加入清水1000毫升(约4碗水量),滚后再放入海虾干和猪肉, 至熟,调入适量食油和少许生油便可,此量可供3~4人用。

我妈妈过生日想给她煲个汤,什么汤好呢,我这是南方季节!不要太复杂啊,帮帮忙

汤中加入红枣,可以滋养和安神,料理脾胃,有助于新陈代谢;银耳含多种维生素,增加精力,加入人参可以暂时提神,这些都是提神滋补汤常用的辅料。至于汤底,可以选用鸡汤(增强抵抗力,最好的就是鸡汤,用文火炖,火候太大汤会混浊),还有牛心、肺、肚,可以快速恢复体力;至于鱼汤就不用说了,能快速缓解疲劳和不适。 凉+补==莲子+桂圆+枸杞 还有好多,您可以去书店里看看哦,新华书店就有好多烹饪的书籍 下面是在一个地方搜到的,我推荐一下(相信您一定会喜欢的): 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”这是长期以来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。熬夜会损害身体健康。因为,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都是在夜间睡眠时才分泌的。前者在黎明前分泌,具有促进人体糖类代谢、保障肌肉发育的功能;后者在入睡后方才产生,既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,也能延缓中老年人衰老。故一天中睡眠最佳时间是晚上10时到凌晨6时。 经常熬夜的人,应采取哪能些自我保健措施呢?一是加强营养,应选择量少质高的蛋白质、脂肪和维生素B族食物如牛奶、牛肉、猪肉、鱼类、豆类等,也可吃点干果如核桃、大枣、桂圆、花生等,这样可以起到抗疲劳的功效。二是加强锻炼身体。可根据自己的年龄和兴趣进行锻炼,提高身体素质。熬夜中如感到精力不足或者欲睡,就应做一会儿体操、太极拳或到户外活动一下。三是调整生理节律。常年熬夜者应根据作息时间表,并不断修改至适应。四是消除思想负担。常熬夜者切忌忧虑和恐惧,应树立信心,在夜晚工作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和高昂的情绪。

记得采纳啊

 1.木瓜牛奶煲竹丝鸡

南方的秋冬日气候特别干燥,人体最容易缺失水分,清润的汤水是广东人对抗干燥天气的有效办法。以清润香甜的木瓜煲或炖汤是广东民间秋冬时常用汤水之一,其清香并带有桂花味,用木瓜和牛奶煲竹丝鸡汤,能去掉牛奶的腥臊味,入口又有牛奶的质感,其清香鲜润气味淡淡地衬托住竹丝鸡的肉香味,更具润肺、健脾、益胃、滋阴、美颜的功效。是深秋冬初时的家庭周末靓汤,且男女老少皆宜。

材料:木瓜(选半生熟的)600克、鲜牛奶750克、竹丝鸡1只、生姜3片。

烹制:木瓜洗净,削皮、去瓤、切块;竹丝鸡宰洗净,去脏杂、尾部,切块。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,加入清水2500毫升(约10碗水量),武火滚沸后,改为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,加入鲜牛奶即可,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,此量可供3~4人用,木瓜、竹丝鸡可捞起拌入酱油供佐餐用。

2.什锦蚝仔羹

秋日宜羹汤,秋日也是食蚝的好时节。选生蚝时要壳凸起,面要圆润饱满,有较重手感;轻敲时马上合起。而选无壳生蚝时则要汁液清而无色,经过速冻的生蚝汁液会变成乳白色。同时要注意并不是大而肥就好,实际上直径4~5厘米的个儿最好吃,这样的生蚝质地鲜嫩、肥而不腻,这也是人们常说的“蚝仔”(即小生蚝)了。中医认为它有清热益阴、收敛固涩、敛阴潜阳、养血补血的作用。以冬菇豆腐鸡蛋粉丝等与蚝仔为羹,香滑鲜美可口,有清热养阴、生精益血的作用。

材料:豆腐2块、冬菇15克、鸡蛋2个、粉丝15克、生蚝仔10个、生姜3片。

制作:豆腐冬菇粉丝分别漂冼净,稍浸泡并豆腐切小块、冬菇去蒂切粒;蚝仔洗净;鸡蛋去壳打均匀。起油镬下姜,加入清水1500毫升(6碗量),滚沸后下冬菇,稍后改中火下豆腐粉丝,稍后下蚝仔滚至刚熟,下蛋液和稀马蹄粉芡、盐、麻油即可。此量可供3~4人用。

3. 鲜百合瘦肉炖海参

秋末冬初时南方的气候特别干燥,空气中的湿度降低,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》云:“燥胜则干”。中医认为肺主气,司呼吸,肺主皮毛,肺与大肠相表里。人的皮肤、口、鼻、肺与外界接触最为密切。因为秋冬的燥热在生理变化中以皮肤、毛发等的干燥症状最为突出。所以燥邪伤人,则肺系、大肠与皮毛首当其冲,必现一派燥象。常见的有皮肤干燥、痕痒甚至皲裂等。以鲜百合猪瘦肉炖海参,能润燥、消炎、滋阴、润肤,对防止皮肤干燥有一定辅助作用。

材料:鲜百合50克、瘦肉150克、海参120克、生姜3片。

烹制:鲜百合、瘦肉洗净;海参浸发洗净,切段,用沸水烫1~2次,猪油起镬下姜汁酒、盐,下水滚煨过,捞起。一起与生姜下炖盅,加冷开水1250毫升(5碗量),加盖隔水炖3小时便可。进饮时方下适量食盐,此量可供3~4人用。

4.迟菜心滚鸭杂

迟菜心是增城有名的特产,所谓“迟菜心”,是说这菜心比一般地区的菜心都要迟收割,甚至到深冬才上市。一般的菜心一棵只不过一两重,而它每棵重达1斤左右。更主要的是它清新爽口,甜美鲜嫩。迟菜心可以说是增城人的自豪,每年收成之时,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品尝,尤其是现时不少人喜甘厌肥,更爱这鲜美的郊菜。每年迟菜心上市时,增城人就会搞一个迟菜心节来庆祝,去年的迟菜心节就从冬至这一天开始。迟菜心滚鸭杂,鲜美可口,开胃益气,为秋冬日的家庭靓汤。

材料:迟菜心600克,鸭肝、鸭肠、鸭心各一副,鸭肾2个,生姜3片。

烹制:迟菜心洗净,切段;鸭肝等分别洗净,切薄片状,用生油、生抽、生粉各1汤匙拌腌片刻。起油镬下姜,爆炒迟菜心片刻,取起。在镬中加入清水,250毫升(约5碗量),武火滚沸后,下迟菜心滚沸后,改为文火至刚熟下鸭杂滚至刚熟下盐油便可。为3~4人量。

5.党参葛根猪月展汤

本报大洋网视频《名医养生在线》“如何预防心脏突发猝”专题出街后,本栏收到不少读者来电、来信,询问这方面的汤水。

在民间有以中药党参、葛根、乌豆衣配伍黑木耳煲猪展汤,该汤能平补气血,扩张冠状动脉,增加心脑供血量,可用于心脑供血不足,症见胸闷、气短、头晕和血液黏稠度高等症状的辅助治疗。以上提及的症状都是心脏突发猝的先兆条件。此汤亦可辅助治疗心血管病,是中老年人补益的养生汤品。

材料:党参、葛根各30克,乌豆衣(以上均在中药店有售)、黑木耳各15克,红枣4个,猪展肉350克,生姜3片。

制作:各配料稍浸泡,洗净,并把红枣去核。猪展肉洗净,切块,置沸水中稍滚片刻,取出洗净(即“飞水”)。一起与生姜放入瓦煲内,加入清水2500毫升(约10碗量),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,加入适量食盐便可。

6.肉苁蓉淮山煲水蛇

“秋风起、三蛇肥”,时下正是食蛇的好时节。蛇肉不仅是美味的养生佳肴,亦是治病的药膳材料。如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就记载了水蛇有“治消渴、烦热、毒痢”的功效。中医讲的“消渴”就是现代医学所指的糖尿病。过去本栏曾介绍过民间有用水蛇配伍中药治疗糖尿病的验方汤水。仍有不少读者致电本栏,要求再推荐些。因为糖尿病有多种类型的,以补肾的肉苁蓉和健脾的淮山等煲水蛇,是民间上辅助治疗肾虚型糖尿病的汤水,能滋补肾,亦可作秋冬日中老年人的养生汤饮。

材料:肉苁蓉、淮山各20克,熟地、泽泻各15克,水蛇肉500克,猪瘦肉100克、生姜3片。

烹制:各药材稍浸泡,洗净;水蛇肉切段,置沸水中稍滚,捞起洗净(即“飞水”);猪瘦肉洗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,加入清水2500毫升(10碗量),武火煲沸后,改为文火煲约2小时,调入适量食盐便可。为3~4人量。

7.苹果番茄薯仔煲猪展

今天为廿四节气的“大雪”,它是每年12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开始,是指雪将由小而大的意思。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十一月节,大者盛者。至此而雪盛矣。”此节气通常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了。但由于近年受到“暖冬”气候的影响,此时只是飘雪而已。但在我们南方现开始进入秋末冬初的气候,空气湿度更低,气候更干燥。因而养生或佐餐的汤水都宜滋阴润燥,今日靓汤宜苹果番茄薯仔煲猪展,其清润可口,为男女老少皆宜。

材料:红苹果1个、番茄2个、薯仔2个、猪展肉400克、生姜3片。

烹制:各物洗净,红苹果去皮、芯、切块,番茄切块、薯仔去皮、切块。一起与猪月展肉、生姜放进瓦煲内,加入清水2500毫升(约10碗量),武火煲沸后,改为文火煲约2个小时,调入适量食盐便可。此量可供3~4人用,猪展肉、薯仔可捞起拌酱油佐餐用。

8.羊肚菌干贝炖花胶

羊肚菌生于针叶混交林地草丛中,菌质纯、味美,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氨基酸、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。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,有益肠胃、助消化和化痰理气之功效。而花胶是补益佳品,含有高黏性的胶体蛋白质和黏多糖物质,有较好的养血止血作用,也可滋阴添精,润肺健脾。干贝即江珧柱、有滋阴补肾的功效,还有降血脂、破坏癌细胞生长的作用。以羊肚菌干贝炖花胶,鲜美可口,有明目提神、益胃养血、滋阴益髓的功效。

材料:羊肚菌100克、花胶100克、干贝40克、猪瘦肉100克、生姜3片。

烹制:羊肚菌、干贝分别洗净,稍浸泡;猪瘦肉洗净;花胶浸发、切丝,用姜葱绍酒少许滚煨后,捞起,晾干水分。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盅内,加入冷开水1250毫升(约5碗量),加盖隔水炖3个小时,进饮时方调入适量食盐。此量可供3~4人用。

9. 芝麻瘦肉炖鲜鲍鱼

南方尤其粤、港、澳一带的初冬特别干燥,此时节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容易便秘,或肠燥引起大便干结。一般的便秘宜进饮蜂蜜水或泻下药物,而老年人或糖尿病者却不宜。芝麻瘦肉炖鲜鲍鱼汤则有润肠通便的功效。汤中的芝麻性平味甘,有滋补肝肾、润肠通便的作用;鲍鱼性平味甘、咸,有滋阴益精、清热利湿之效;猪瘦肉滋阴润燥、补气养血。合而为汤,有滋阴益精、清热明目、润肠通便之功,是中老年人秋冬养生的汤品。

材料:芝麻45克、猪瘦肉150克、鲜鲍鱼5只、姜3片。

烹制:芝麻挑去杂质,洗净;猪瘦肉洗净,切块;鲍鱼洗净。一起放进炖盅内,加入冷开水1250毫升(约5碗量),加盖隔水炖3小时便可。进饮时方下适量食盐,此量可供3~4人用。

10.青红萝卜雪耳煲乳鸽

在秋冬季时经常易虚弱性头晕者,以及学生、职业女性用脑过度、坐的时间多、运动少,造成身心困倦、懒洋洋,容易感冒、咽干、便秘、皮肤干燥等,可多饮青红萝卜雪耳煲乳鸽,它清润可口,有滋阴补虚、解燥清润的功效。

青萝卜有清除内脏尘埃的功效,而红萝卜能宽中下气、健胃消化。乳鸽性平味甘、咸,入肝、肾经,能滋补肾阴虚。合而为汤,对阴虚所致之消渴、腰膝酸软,有补中益气之功效。也能祛风解毒、治白癜风、痘毒等。

材料:青萝卜、红萝卜各250克,雪耳20克,红枣、蜜枣各3个,乳鸽2只,生姜3片。

烹制:青萝卜、红萝卜洗净,削皮,切块;余各配料稍浸泡,洗净,红枣、蜜枣去核;乳鸽宰洗净。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,加入清水2500毫升(约10碗量),武火煲沸后,改为文火煲2小时,调入适量食盐、油便可。此量可供3~4人用。

11.北杏百合鹅肉汤

中医认为鹅肉有养胃止渴、补气生津及解五脏之热的功效。民间亦有“喝鹅汤、吃鹅肉,一年四季不咳嗽”的说法。

用止咳平喘的北杏、清润肺燥的百合配伍鸭梨,煲成的鹅肉汤有清热润肺、化痰止咳之功效,是民间的药膳汤品之一。此汤所治之咳嗽,皆因热邪郁肺,日久伤及阴津,或秋冬季感受燥热之邪,肺失濡养而致,故宜清热润肺,化痰止咳。

且此汤兼有补虚之功,是清补润肺之品,故对少咳不止、燥热郁肺之慢性支气管炎,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

材料:北杏10克、百合30克(中药店有售)、鸭梨1个、鹅肉300克、生姜3片。

烹制:各药材洗净,稍浸泡;鸭梨去皮、芯、切片;鹅肉洗净、去皮、切块。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,加入清水2500毫升(约10碗量),武火煲沸后,改文火煲2小时,调入适量食盐便可。此量可供3~4人用。

12.白术陈皮煲鲈鱼

中药白术为燥湿、补益类药物,其性温,有利水、止汗、安腹之功,常用于脾虚食少、消化不良、腹胀腹泻、痰饮水肿、风寒湿痹等。

而陈皮亦为有名的健脾化气类的中药,也常为煲汤之用,用其化气祛滞及芳香的气味。以白术陈皮煲鲈鱼汤,虽略带中药的芳香之味,但具有补气健脾、和中开胃之功效,为一款效果甚佳的健脾汤品,可辅助治疗脾胃气虚、消化力弱所致的体倦神疲、形体消瘦等症。

材料:白术40克、陈皮10克、鲈鱼1条(约500克)、生姜3片。

烹制:白术陈皮稍浸泡,洗净;陈皮去瓤;鲈鱼宰洗净,可煎至微黄,亦可不煎。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,加入清水2500毫升(约10碗量),武火煲沸后,改为文火煲约1个半小时,调入适量食盐、油便可。进饮时可撒入少许胡椒粉,此量可供3~4人用。

13.银耳鹌鹑淡菜汤

今日天气有所转冷,气候干燥,虚不受补者会有诸多不适,如胃气致大便秘结、肾气虚、精力渐衰。肺气虚容易感冒、咳嗽,如此季节饮银耳鹌鹑淡菜汤很适合,它滋润中兼补益,男女老少均合饮用。

银耳又叫白木耳,甚有滋阴润燥功效,其性平味甘,入肺、胃经。而鹌鹑亦属性平味甘,如《本草求原》说它能“补气,调肺利水湿”。淡菜是滋阴且又惹味的海产品。合而为汤,润肺解燥,平和补益,各脏虚而致便秘咽干、干咳等最宜。

材料:银耳20克,芡实、淡菜、猪瘦肉各100克,红萝卜250克,鹌鹑3只,生姜3片。

烹制:各材料洗净,稍浸泡;红萝卜削皮、切块;鹌鹑宰洗净,置沸水稍滚片刻(即“飞水”)。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,加入清水2500毫升(约10碗量),武火煲沸后,改为文火煲2小时,调入适量食盐便可。此量可供3~4人用。

14. 粟米红萝卜淮山煲牛展

今天是干燥周末日,今日靓汤为粟米红萝卜淮山煲牛展,其气味清润可口,且具有润肺滋阴、健脾益气之功,为秋末冬初的家庭靓汤之一。

粟米性平味甘,能补中健胃,祛湿利水,因其味甘甜且清润,常为广东民间作煲可口的汤水的材料。红萝卜亦是性平味甘之药食兼用之物,而淮山是中药里健脾补气的药材。牛展能养心安神、补气益气,为牛肉中的上乘之品。合而为汤,更兼为男女老少皆宜的养生汤水。

材料:粟米2条、红萝卜300克、淮山20克、牛展500克、生姜3片。

烹制:各配料洗净,将粟米切段、红萝卜削皮、切块;牛展洗净,置沸水稍滚(即“飞水”)。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,加入清水2500毫升(约10碗量),武火煲沸后,改文火煲2小时,调入定量食盐便可。此量可供3~4人用。

15.玉竹无花果煲鲫鱼

中药玉竹甘凉气缓,质润不腻,能养阴润肺而治咳,益胃生津而止渴,滋养气血而不恋邪。广东民间常以清补凉药材煲汤,它就是这清补凉药材之一了。古人谓玉竹可代参芪,滋益阴精与地黄同功,增长阳气与人参同力,推崇它为阴阳双补之品。而无花果则有健胃、润肠、利咽、滋阴的功效。时下干燥的秋冬时节最宜以玉竹无花果煲鲫鱼,清润可口,具有益胃润肺、滋阴生津的功效,且男女老少皆宜,为秋冬时节周日家庭靓汤之一。

材料:玉竹20克(中药店有售)、无花果25克、鲫鱼1条、猪瘦肉100克、生姜3片。

烹制:玉竹、无花果稍浸泡,洗净;鲫鱼宰洗净,置油镬煎至微黄,溅入少许清水;猪瘦肉洗净。一起与生姜下瓦煲,加入清水2500毫升(10碗量),武火煲沸后,改文火煲2小时,下盐便可。为3~4人量。

16.山楂炖凤翅

山楂是果药兼用的食品,性微温,味甘酸,现代药理分析其特点是,含三萜类和黄酮类成分,对加强和调节心肌、增大心室心房运动振幅和心血管血液流量、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压等均有良效。其显著功用在于促进胃液中酶类的分泌,增进消化,减轻因消化不良而引起的腹胀、饱闷等,对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冠心病等有明显疗效。凤翅是广州饮食文化中对鸡翅的叫法。山楂炖凤翅有消食积、减肥胖、补气血的作用,适用于食积不化,脂聚肥胖,气血两虚,面黄水肿等,亦是女士减肥的美食之一。

材料:山楂30克、鸡翅300克、生姜3片,葱花少许。

烹制:山楂洗净,切片;鸡翅洗净。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盎内,加入冷开水1000毫升(约4碗量),加盖隔水炖两个半小时后,下葱花稍炖片刻便可。进饮时方下适量食盐,此量可供3~4人用。山楂弃之,鸡翅可佐餐用。

17.玫瑰木耳大枣汤

秋冬是皮肤修复与保养的季节。同时秋冬时空气湿度明显低于夏季,气温降低,皮肤新陈代谢对气候变化要有个适应过程。北方有一款美容养颜的玫瑰木耳大枣汤能活血养颜、润肤祛斑、健美肌肤,十分合适于此时饮用。

材料:玫瑰花3朵、黑木耳30克、大枣20克。

烹制:玫瑰花用淡盐水洗净,再用清水冲净。所有材料洗净后一起放在瓦煲内,加入清水1500毫升,武火滚沸后,改文火滚20分钟,下花瓣,后焗约10分钟,也可加入冰糖。

18.杨桃番茄煲和乐蟹

广东汤虽以广州和珠三角民间常饮的汤品为主,但潮汕、客家、四邑、粤北、粤西的汤品亦入列。海南现虽为邻省,但广东饮食文化最大特点是兼收并蓄,其文昌鸡、东山羊、鲜椰子等都是粤菜常用原料。在海南四大名菜中,和乐蟹是唯一海鲜食品。以杨桃番茄煲和乐蟹是海南的一道名汤,鲜美而带醒胃的微酸,能开胃滋养、美肤养颜,尤适合现时干燥灰霾天气饮用。

材料:杨桃1个、番茄3个、和乐蟹(其他蟹亦可)2只、生姜3片。

烹制:杨桃、番茄洗净,切块,并杨桃去芯;和乐蟹洗净、起盖、切块。先把番茄、和乐蟹和姜放进瓦煲内,加入清水2000毫升(约8碗量),武火煲沸后,改文火煲1小时,下杨桃煲15~20分钟,下盐便可。此量可供3~4人用。

19.桑叶枇杷叶炖水鸡

在佛山和南番顺(即南海、番禺、顺德)有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家禽名叫水鸡,又名田冬鸡,本是野鸡,但现已被聪明才智的南番顺人养殖了,它最少需要3个月以上才算长大可供食用,由于它是以食江海河边的小虾、小鱼等为饲料,并且活动多,所以特别具有清润滋养的功效,且肉质部分不肥腻,现常为粤港澳一带人们的滋补食品。

以中药疏风明目的桑叶、清肺止咳的枇杷叶炖水鸡,清润而不寒凉、滋补而不燥热,并且有润肺止咳、清润滋养之功,为适时的养生汤水。

材料:桑叶12克、枇杷叶15克(中药店有售)、水鸡1只、生姜3片。

烹制:中药材稍浸泡,洗净;水鸡宰洗净,置沸水中稍滚片刻,再洗净(即“飞水”)。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盅内,加入冷开水1250毫升(约5碗量),加盖隔水炖3小时,进饮时放下适量食盐,此量可供3~4人用。

20.迟菜心滚牛肉汤

迟菜心是增城人的骄傲,每年的冬至在盛产地小楼镇都会举行迟菜心节。迟菜心多在农历十月栽种,到深冬才上市,比一般菜心要迟,所以称之为“迟菜心”,它一棵可重达500克,为一般菜心的10倍,更主要是因为其特别甜美鲜嫩,无论是炒、煮还是滚汤,都清脆爽口、鲜甜美味,所以日益为都市人所钟爱。在近年迟菜心节前后,都有不少人专程去品尝。现时在广州的市场上都可买到迟菜心。以迟菜心滚牛肉鲜美可口,润肺益脾,亦是时下家庭靓汤之一。

材料:迟菜心600克、牛肉400克、生姜3片。

烹制:迟菜心洗净,切段;牛肉洗净,沥干水,切薄片状,用生油、生抽、生粉各1汤匙拌腌片刻。在镬中加入清水1250毫升(约5碗量)和姜,武火滚沸,下迟菜心,至刚熟,下牛肉,至刚熟,调入适量食盐和油便可,亦汤亦■(即“菜”),可供3~4人用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